close

室町幕府

  • 室町幕府:是足利尊氏開啟的,室町幕府的權力很大,但是民間的權力也漸漸變大。以東京為中心,九州到東北是政權的所在地,不包括琉球(沖繩)
  • 北山文化:公家文化與武士文化的結合,炫爛豪華,金閣、能、狂言、連歌、水墨畫。
  • 東山文化:公家、武士、禪文化的結合,銀閣、庭園、水墨畫、茶道、華道。
  • 後醍醐天皇:1339年過世,足立尊氏開啟室町幕府。
  • 北畠親房→神皇正統記
  • 1382南北朝統一,並非協商,而是幕府迫使。
  • 守護大名: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守護大名主要是指戰國大名的一種,在室町幕府時大勢力擴張。
  • 足利義滿:第三代將軍,就任太正大臣。
  •  
  • 日明貿易(勘合貿易):始於1404年,兩片底薄合在一起剛好符合,則可行貿易。
  • 正長土一揆:此為一事件名,成功實現「私德政」。(因為太窮了負債累累,民眾要求幕府發德政令就可以不用還錢)
  • 足利義政:1449年足利義政就任大將軍,建立銀閣寺。
  • 應仁之亂:1467-1477 很多日本京都古文化都被燒掉。足利義政卻對這個戰爭沒興趣;對文化很有興趣。
  • 山城國一揆:1485年排除守護大名的影響力,施行八年的自治。
  • 加賀一向一揆1488年淨土真宗信徒的抵抗,以宗教為抗議點,維持了好一段時間。
  • 北条早雲:1491年入侵伊豆,被稱為後北条氏。
  • 政變1493年在京都發生,被視為戰國時代的開始。
  • 下剋上:是戰國時代的情況,各地戰國大名的出現。
  • (琉球)三山時代:當時有三個政權同時存在、對立。三個政權分別和明朝有關係,因此明朝介入但以失敗收尾。最後由「尚巴志」於1429年統一三山,建立琉球王國。
  • 鎌倉公方、古河公方、堀越公方
  • 織田信長:1534-1582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
  • 上杉謙信: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越後之獅、軍神。
  • 長篠之戰:為日本戰國史的一大戰。
  • 年信長與家康聯手打敗武田勝賴(信玄之子),首次使用大量的鐵砲。
  • 上洛:織田信長陪著足利義昭「上洛」,形式上倚靠著幕府的權威。
  • 延曆寺:1571年織田信長焚毀比叡山延歷寺,為了與佛家勢力對抗,和尚被殺死。
  •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遭到部下明智充秀背叛,放火燒本能寺。但是明智充秀只拿到大約十天的政權,馬上被豐臣秀吉拿到。
  • 大航海時代:開始與歐洲的邂逅,火槍、鐵砲傳來,天主教傳來也傳入日本鹿兒島,由耶穌會的方濟沙勿略代表。
  • 天主教大名キりシタン大名:高山右近、大友宗麟。
  • 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團:1582年(天正十年)日本九州大名大友宗麟、有馬晴信向羅馬教廷派遣的、以四名少年為中心的使團。這個使團由耶穌會會員范禮安發起,於1590年(天正18年)回到日本。這個使團的出現讓許多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日本的存在。使團將歐洲的古騰堡印刷機帶回了日本,日本使用印刷機,第一次使用活字印刷術刊行了日本語書籍
  • 南蠻菓子:南蠻意指西班牙或葡萄牙人,南蠻菓子是一種從西方傳來的甜點。

戰國時代

  • 豐臣秀吉:鄉土三英傑(信長、秀吉、家康)之一
  • 15世紀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統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間通過太閤檢地、刀狩令等政策強化武士階層,穩固其統治基礎;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時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 太閣檢地:太閣指的是卸任的關白、攝政,太閣就是豐臣秀吉。
  • 大坂城:於1585年完工。
  • 26聖人殉教1587年下令傳教士追放令,僅容許南蠻交易,造成26聖人殉教,是豐臣秀吉對天主教的一大事件。
  • 刀狩令:兵農分離。基層的人民有很多自己的武器,身分有點像武士,造成豐臣秀吉受到威脅,因此他下令刀狩令,要求人民的第位要分清楚,沒收農民的武器。
  • 文錄之役:豐臣秀吉不滿足現狀,派軍到朝鮮半島展開文錄之役,但是不順利,以失敗收場。
  • 慶長之役:豐臣秀吉依舊不放棄,又開啟慶長之役。直到1598年秀吉過世,才從朝鮮撤兵。
  • 向「高山國」要求朝貢:秀吉要求高山國國王向日本朝貢,但是高山國根本沒有國王,因此失敗。
  • 朝鮮陶工:雖然兩次的朝鮮之役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九州大名從韓國帶回來許多「陶工」,促使薩摩燒、有田燒、伊萬里燒的發展。沈壽官:最有名的陶工廠。
  • 關原之戰:1600年,東軍(德川家康)v.s.西軍(石田三成:豐臣秀吉的大名,為了保護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此戰爭一天就結束了,因為西軍中有許多背叛者,印證德川家康是非常聰明又狡猾的。

江戶時代

  • 德川家康:開啟260多年的江戶時代,1603年任征夷大將軍(源賴朝),設立江戶幕府。
  • 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其中包括在161411-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5月的大坂夏之陣,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 【幕藩體制的確立】:江戶幕府對大名的控制:
  1. 武家諸法度:不可以自己修改城堡,大名們不能彼此溝通,這是以幕府為中心的控制。
  2. 參勤交代:不可以對抗幕府,否則家人會有危險。
  3. 改易:
    •  
  • 親藩大名

與德川家有血緣關係。

  • 譜代大名

很久以前就是德川家底下。

  • 外樣大名

與德川家沒有親切關係。

  • 親藩御三家:尾張、和歌山、水戶。
  • 大老、老中:大老是日本江戶時代在德川幕府中的官職名。該職位作為輔助將軍管理政務,地位在老中之上,因此是臨時性的最高職位。一般該職位只有一人擔任,平時免於評定所的辦公等日常事務,僅在將軍作出重要決策時參與行政。
  • 身份制度:「士農工商」?→武士

百姓(農漁林民)・町人(職人)

1920年代以後的部落解放運動

  • 交通網的整備
  •    ※東海道五十三次
  •  
  •  
  • 江戶時代的貿易:對外政策、對天主教的政策(13-1419)
  • (: 朱印船制度)→以長崎(與荷蘭、清國)、對馬(朝鮮)、薩摩(琉球)以及蝦夷(愛奴)為限的貿易。
  • 荷蘭風說書:鎖國時期日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鎖國」是幕府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對貿易和外交進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并非完全切斷與外國的往來,荷蘭成為與日本進行貿易的唯一西方國家。但幕府規定荷蘭商館長定期向幕府提交關于世界各地局勢的報告書—荷蘭風說書。
  • 島原之亂:島原之亂是江戶時代初期發生的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揆,幕府時代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內戰。亦可稱為島原天草之亂、島原天草一揆。始於寬永141025日,終於寬永15218日。內亂的成因是高壓政治、重稅等。

 

【江戶時代的三大改革(政府)】:

  • 1716年,享保改革:德川吉宗
  • 下令儉約。
  • 被稱作米將軍,企圖安定米價,鼓勵開發田地。
  • 解禁基督教、天主教以外的書。→對科學是有用的,雖有限制但漸寬鬆。
  • 蘭學:(因解禁才有學問交流)從荷蘭來的學問,例如:醫學、植物學、天文學。
  • 設置「目安箱」:也就是匿名箱,對政見有意見可以投信進去。
  • 1787年,寬政改革:松平定信
  • (不是將軍,譜代大名之一,本來是定信德川家→譜代大名,擔任「老中」)
  • 下令儉約。
  • 嚴格控制物價。
  • 「圍米」、「七分基金」:命令大名要儲米防範未然;命令每個社區要儲錢。
  • 管制出版、文化。寬政異學之禁。
  • 棄捐令。
  • 遊民對策。(把遊民集中到石川島)
  • 1841年,天保改革:水野忠邦。
  • 背景:十分混亂,民間生活疾苦,大塩平八郎之亂、蠻社之獄、鴉片戰爭。
  • 下令儉約→打壓歌舞伎,強迫他們到較落後的地方演出。
  • 導入西洋的砲術。(透過蘭學)
  • 人別改、人返令→強制遣返。(戶口調查嚴格進行,太多人來到江戶,會增加不穩定的因素)
  • 18世紀日本提倡《海防論》:林子平的《三國通覽圖說》、《海國兵談》。
  • 伊能忠敬:製作大日本沿海與地全圖,江戶幕府給予很大的幫助。
  • 黑船來航:美國使節佩里航海來到日本,要求江戶幕府開國。※黑船比喻外國的強大力量。
  • 1854年,日美和親條約、琉美條約。
  • 1858年,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美國不滿足,要求江戶幕府簽訂更大的條約。
  • 五港開港。
  • 設置居留地。
  • 領事裁判權。
  • 缺乏關稅自主權。
    • 1911年才恢復平等。明治時期極力爭取日本的權利,承擔沉重的壓力。
  • 尊王壤夷:武士階層斥江戶幕府的軍政,奉還天皇實權,以抵抗侵犯日本的外夷,也就是對強行叩關的外國人予以征討,此種政治訴求活動即尊王攘夷,又稱尊皇攘夷,「皇」出自「天皇」。
    1. 年井伊直弼任大老,是這個時其地位最高的幕府,締結日美修好通商條約。
    2.  
  • 安政大獄:安政大獄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安政五年到翌年發生的政治事件。在日本面對西方國家開國壓力與幕府繼承人爭論之際,井伊直弼就職為德川幕府的大老,與老中間部詮勝等人在未得天皇敕許下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等五國條約,也私自決定以德川家茂繼承幕府將軍的職務。
  • 櫻田門外之變:1860年,大老井伊在櫻田門外遭暗殺,被水戶藩和薩摩藩的武士刺殺。
  • 生麥事件:1862年前後,殺害洋人的事件陸續發生,鹿兒島的大名島津久光因文化差異,傷害了英國商人。→可以看出尊王攘夷的氣氛濃厚。
  • 薩英戰爭:薩英戰爭,又稱鹿兒島砲擊事件,1863815日-1863817日,是英國為了促使薩摩藩出面解決生麥事件,交涉未果,而派遣軍艦攻擊鹿兒島灣之砲擊事件。
  • 德川家茂:德川家茂是德川幕府第14代征夷大將軍
  • 禁門之變:禁門之變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元治元年719日的事變,也稱為蛤御門之變。以「藩主冤罪向帝申訴」的名義出兵到京都的長州藩,和試圖阻止長州軍入京的會津藩、桑名藩及薩摩藩在現在的京都御所西側蛤御門附近發生戰鬥,長州藩戰敗;以真木和泉為首的十七人也於此自裁。事變後德川幕府發動第一次長州征討。
  • 第一、二次長州征伐:指日本江戶時代後期江戶幕府長州藩之間兩度爆發的戰爭。 第二次長州又因幕府軍由四個方向進攻,長州方面也將之稱作四境戰爭,最終幕府戰敗,自此幕府無法控制長州藩與薩摩藩,也讓其他人得知幕府的實力不過如此。導致大政奉還,幕府將政權交給明治天皇。
  • 薩長同盟:1866 薩長同盟薩摩藩與長州藩是日本幕末時期以京都為政治中心的雄藩,握有極大的影響力。日本江户時代末期,在薩摩藩與長州藩之間缔结的政治、軍事同盟。
  • 德川慶喜1866年被任為江戶時代的末代將軍,同年孝明天皇死去。
  • 坂本龍馬:是促成薩摩及長州二藩成立軍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船中八策被暗殺。
  • 大政奉還:江戶時代,幕府將政權還給天皇,恢復天皇親政的時代。
  • 王政復古的大號令
  • 五條御誓文:是日本明治天皇於1868年發表的誓文。 明治天皇親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正殿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國是方針,堂堂開啟了明治維新的歷史序幕。
  • 戊辰戰爭:1868-1869幕府v.s.天皇,幕府這邊的德川慶喜已經無意打戰了。戊辰戰爭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擊敗江戶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

明治維新時期

  • 想像的共同體:先有「國家」的想法,才有國家的存在。明治維新時的政府就是希望(想像)日本是一個國家。在江戶時代以前,日本人並沒有認同感。
  • 四民平等:前制度已經不適合現代國民概念。
  • 徵兵令:1873年實施徵兵令,無論是平民還是士族。
  • 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制度,1872公布學制,1890公布小學校令,開始義務教育→升學率逐漸提升。
  • 「國語」普及:江戶時代在將軍、武士階級中,已經有相同語言,但是在明治時期的平民中,大家沒有統一的語言,因此推動「國語普及」。

※文言一致運動:媒體語言、文學語言之成立。

  • 文明開化、殖產興業:開國與西方接觸之後,才發現自己有多落後,因此明治政府盡量趕上。
  •  

EX: 郵便制度、電信、鐵道…etc

  • 富岡製糸場:日本第一座機械化紡紗廠。
  • 福澤諭吉、森有禮:最有名的是萬元鈔上的福澤諭吉,和首任文部大臣,有「日本現代教育之父」之稱的森有禮→啟蒙思想
  • 1869年開拓北海道、1874年台灣出兵、1876宣布有小笠原群島。
  • 千島樺太交換條約: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是大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於187557日在聖彼得堡簽定的雙邊條約,規定日本獲得堪察加半島以南的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鄂霍次克海的捕魚權和其周邊俄羅斯港口十年的免費使用權,條件為放棄對整個樺太的權力要求。
  • 琉球處分:設置日本最後一個「沖繩縣」。
  • 先島諸島割讓案
  • 甲午戰爭(日清戰爭):獲得臺灣。
  • 日俄戰爭(日露戰爭):租借關東州、領有庫頁島。
  • 1910年韓國合併。
  • 1922年南洋諸島委任統治。
  • 自由民權運動:因開設帝國主義,日本各地發起戰爭,士族的不滿浸潤到農村,最大規模就是在鹿兒島的「西南戰爭」。
  •  
  • 1889年私擬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
  • 明治維新時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正不平等條約」:
  • 年廢止領事裁判權
  • 年開放內地雜居
  • 年完全恢復關稅自主權

明治維新後

  • 擴張到「外地」:臺灣、關東州、庫頁島、朝鮮、南洋諸島、滿州國。
  • 資本主義的發達→大正民主、軍部抬頭及專橫。
arrow
arrow

    Lil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